二氯乙烷胶束稳定性是两亲性二氯乙烷的另一项重要性能指标,故对各二氯乙烷胶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。在二氯乙烷胶束制备完成后,密封避光静置于室温下,并定期对胶束溶液进行DLS测试,记录测试结果与首次测试结果比值变化,如图4.10所示。所有PEO-b-P(CL-ran-VL)共聚物胶束粒径随时间变化均略微有所变大,但变化幅度较小,如图4.10(a)所示。随着时间延长,二氯乙烷胶束在水溶液中经历相互碰撞及重组,胶束粒径分布变宽。对比不同拓扑结构胶束稳定性,发现随支化程度增大,胶束粒径变化度减小,证明支化结构二氯乙烷胶束稳定性较强,如图4.10伪)。为研究不同拓扑结构两亲性二氯乙烷载胶束制备最佳投量,以线形梳状两亲性聚合物LC3-PEO-b-P(CL-ran-VL)为例,设计二氯乙烷与物比例分别为10:1,5:1.3:1,2:1,制备二氯乙烷载胶束,并对二氯乙烷胶束进行监测,如图4.lI所示。初始状态下,在10:1,5:1.3:1的投量范围内,胶束为澄清透明状态,随投量增大颜色逐渐加深。当投量为2:1时,载胶束为浑浊状态,这是由于未被包覆物较多,物颗粒悬浮在水中成为凝结核,导致胶束发生团聚而浑浊。将各二氯乙烷载胶束静置一段时间后,状态如图4.12所示。虽然各二氯乙烷载胶束均呈现澄清透明状态,但在3:1和2:1投量下,在瓶底观察到絮状沉淀,证明该投量二氯乙烷载胶束稳定性差,故选取投量为5:1的条件进行载及体外释放实验。以5:1的投量制备不同拓扑结构二氯乙烷载胶束,并进行DLS测试,具体参数总结于表4.4,载后二氯乙烷胶束DLS曲线也均表现为对称单峰,粒径尺寸稍有降低,分布稍有变宽,这是由于姜黄素的加入促进了二氯乙烷形成胶束,但使二氯乙烷胶束均一性下降。通过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二氯乙烷载胶束的响应值,并计算胶束的载量及载效率。首先建立姜黄素浓度与紫外波长427nm处响应值的标准曲线,浓度范围为0.5一5.0mg/mL,溶剂为PBS/丙酮(4/1,v/v),如图4.13所示,标准曲线方程为y=0.123x+0.006RZ=0.99995。各二氯乙烷载量((DL%)及包封率(EE%)计算结果总结于表4.6。随着侧链长度增大,不同拓扑结构两亲性二氯乙烷载量及包封率均有所提高,这是由于随着侧链分子量增大胶束粒径也随之提高,使胶束包封体积增大,可以包载更多物;在相同侧链长度下,随支化程度增大,载量及包封率从线形的5.5%和27.5%提高至星形梳状的8.2%和39.8%,证明支化结构可大幅提高二氯乙烷的载效率。www.zbdongtong.com |